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看戏不再盼,演戏更快乐!
时间:2024-11-05 16:37:04 出处:探索阅读(143)
“拉大锯扯大锯,走向再盼姥姥家唱大戏,小康戏接闺女请女婿,生活九游小外孙子也要去。丨看更快”以前,演戏公共文化资源匮乏,走向再盼看一场戏成了大家的小康戏强烈期盼。
今年53岁的生活非遗项目(广东汉剧)代表性传承人张广武感同身受。他回忆道,丨看更快1981年,演戏14岁那年,走向再盼剧团到丰顺县丰良镇来演戏,小康戏九游是生活他第一次目睹广东汉剧。“大家早早吃完晚饭,丨看更快搬上凳子就到戏台前抢位置,演戏有的放一截木棍子,有的放一条大板凳。毫不夸张地说,一些远方的亲戚还专门走4、5公里来看戏。”张广武说。
两年后,张广武阴差阳错进入了戏剧学校,走上了他的戏剧人生路。“80年代初,我们每次下乡演出,背上行囊一走就是两三个月。没有固定的舞台,在广场、空地、田野用竹子架一搭,就是一个舞台。一到下雨,还要躲雨。”张广武欣喜地说道,现在不一样了,硬件设施不断完善,城区有剧场、百姓舞台,镇村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,群众看戏更方便、更享受。
广东汉剧文化惠民演出走基层。(受访者供图)
如今,看戏不再是一种奢求。每周五,梅城亮胜艺术中心南国牡丹剧场的锣鼓声准时响起、此起彼伏。每周六,梅城院士广场亲水公园小舞台上的汉曲、汉乐表演让行人驻足停留。每天,秀兰大桥下百姓自己组织的唱戏班子早早带好设备、定时开唱。随时随地打开线上平台搜索,即刻播放演出视频。文化惠民演出定期走进学校、军营、乡村、社区等地开展巡回演出……夏日的夜晚,梅城秀兰大桥上,一个简单的小凉亭、一台流动的音响、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,就可以打造出一个属于百姓自己的小舞台,每个人都可以做舞台中的主角。
群众自己组建小舞台丰富文化生活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舞台的主角。(赖运香 摄)
张广武不仅是见证者,见证了广东汉剧的起伏与变化。他又是传承人,不断培育新人创作精品,让广东汉剧不断朝着传承不守旧、创新不离根的目标看齐。剧院近年来打造了一批贴近时代、贴近生活的精品力作。“这几年,我们既复排经典,也创排新戏,不断丰富汉剧表现形式,大戏小戏一起推。”张广武满脸自豪地跟记者介绍,不仅有广东汉剧现代戏《李坚真》《酒乡纪事》、传统戏《樊梨花》《穆桂英挂帅》,还有汉调音乐剧《梦@时代》、汉剧数字电影《白门柳》《蝴蝶梦》等作品。“我们一开始创排汉调音乐剧《梦@时代》的时候还遭到了不少质疑,在2015年正式推出后,不仅连演47场、场场爆满,而且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,让越来越多人愿意去了解、喜欢汉剧。”
张广武在“南国牡丹大讲堂”进行专题讲解。(受访者供图)
文学艺术进校园走进梅江区美华小学戏曲培训。(受访者供图)
“小的时候看到剧院觉得非常神秘,感觉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有距离的文化艺术场所,现在是晚上和家人在江边、公园散个步都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戏剧表演,相比以前来说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了,看戏不仅局限在一些固定的场馆,而是成为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熏陶的一种方式,丰富着我们平时的休闲文化生活。”刚结束高考的市民沈瓒说。
本报记者:赖运香
见习编辑:宋一笑